房树人测验(Tree-House-Person)
房树人测验(Tree-House-Person),又称屋树人测验,它开始于John Buck的“画树测验”。John Buck于1948年发明此方法,受测者只需在三张白纸上分别画屋、树及人就完成测试。而动态屋、树、人分析学则由RobertC.Burn在1970年发明,受测者会在同一张纸上画屋、树及人。这三者有互动作用,例如从屋及人的位置与距离都可看出受测者与家庭的关系,所以这两种分析学多数会结合使用。
房树人测验(HTP)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房树人测验”相对来说方法多种多样,在测验的形式上又有许多变通。例如:有的简单要求被测者画出房、树、人,有的要求被测者在画完房树人后,再用蜡笔对画进行涂抹上彩,还有的对人物画要求画性别相反的两个人物;另有一种为综合性“房树人测验”(或称统合性“房树人测验”),要求被试在同一张纸上画有房树人来进行测试。总而言之, “房树人测验”不仅是一种人格测验,而且是一种智力测验。它可以动态的掌握病人病情的演变,并且能促发病人的创造力,甚至通过绘画,起到治疗作用。通过多次绘画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以后逐步形成了心理治疗中的绘画疗法。
HTP测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J. N. Buck(1948)率先在美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上系统论述。六十年代,日本引进了HTP测验并加以推广应用。学者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分三次描绘三张图形对被测者的心理压力较大,尤其不适于那些精力不足、情感淡漠、注意力不集中的精神病患者。于是将房子、树、人三项合画于一张纸之中,不仅可大大减轻被测者的负担,扩大测验对象,提高成功率,而且能简捷有效地探测被测者的人格特征。这就是统合型HTP测验 — Synthetic House-Tree-Person Technique 。
测试方法
1.测试前的准备:准备测验纸、A4纸,没有橡皮胶的铅笔一枝(2B)。
2.要求:
(1)画好的线条不可用橡皮胶擦掉,但可以重画;
(2)画完一部份或整幅图画后,不得重画;
(3)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但必须有房子、树、人;
(4)画人的时侯,不可以画火柴人;
(5)画图时不可用尺子;
(6)构思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五分钟
3.测验指导语:
首先让被测者填写姓名、年龄等一般资料,然后把测验纸放在被测者面前。指着 [A] 的方框告诉被测者:“请拿铅笔,认真的画一座房屋,画任何结构的房屋都可以,只要你努力的画,就可以了。自己觉得画得不满意,可以用橡皮修改,在时间上没有特别限制,只要你认认真真地画就可以了。”
被测者中有中年、老年,还有儿童,有时候,他们会提出“我不是画家 ,在学校念书的时候也没有学过绘画”,从而对该测验表现出抵制。在这种情况下 ,作为测验者,要明确的告诉他们,“房树人测验”不是一个有关艺术能力的测验,在描绘的时候,并不要求你画得跟画家一样,只要使他们能够认真的配合,顺利进行描绘就行;当有的被测者提出要求用尺,要明确告诉他们,画这些画不能使用尺等工具,请采用手描的方式进行。
对于“统合性房树人测试”,测验工具为8开白纸、带橡皮2B型铅笔或橡皮1块(也可选择蜡笔)。
测试指导语为:
请用铅笔在这张白纸上任意画一幅包括房子、树木、人物在内的画;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但要求你认真地画;不要采取写生或临摹的方式、也不要用尺子,在时间方面没有限制,也允许涂改;画完后请你写上自己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
4.对测验的记录:
在测验的过程中,要求测验者进行以下记录:首先要记下描画时间,指导语结束后到被测者开始描画的时间,一幅画画完所需时间等。其次,对于被测者在描绘房、树木、人时要正确的记录画面部分的顺序,如先画房顶、然后画墙壁、再画门、窗等。最后,被测者在描绘过程中,可能会作出某些提问或自言自语的进行解释,如“这是房顶。这是墙壁。这有一个窗”等等,也需要进行记录。总之,要严密的观察被测者在绘画过程中是连续性描绘还是停顿性描绘。描画过程中情绪状态怎样,是平稳的,还是烦躁的;是心安理得的,还是烦恼的;对绘画是合作的,还是抵制的。以下举例说明:
病例 张某某
(1)房屋
(2)房顶
(3)在房顶的地方有窗
(4)画墙壁,上面带有门廊“要配一个好的过道”(苦笑了一下)
(5)门廊的柱子
(6)窗户
(7)画二间房的右边窗户
(8)画另一间房的左边窗
(9)二间房的中央窗
(10)屋顶的瓦片
( 11)地基
(12)18秒停顿
(13)“再画二棵树”
(14)在房左侧画一棵树,在右侧画一棵树
(15)在门的下面画一个步行道
结束,整个时间五分十三秒。
5.描画以后的提问(见附表)
[询问阶段]
“H”关于房子
1).这间房子是在城里,还是在郊外?是什么材料构成的?
2).这房间附近,有别的人家吗?
3).你这张画,画的是什么天气?
4).这是你从远处看到的房子呢,还是近处呢?
5).住在这房子里的主人是怎么样的人?
6).家庭气氛是温暖,还是冰冷?
7).看见这房子、使你想起什么?想起谁?
8).你想住在这样的家里吗?
9).你想住在这间屋的哪间房间里?
10).你想跟谁在一起住在这个家里?
11).你自己的家比这个大,还是小?
12).你绘画时,想的是谁的家?
13).你是否画自己的家?
14).(特殊的房子时)你怎么会想到画这样的房子?
15).(不可理解的部分)这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画?
16).这张画上还想画些什么?
17).你是否成功地按自己最初的设想完成了画作?什么部分难画?画得好不好?
“T”关于树
1】.这是什么树(常绿树、落叶树)?
2】.这是种在什么地方的树?
3】.这是什么季节的树?
4】.是孤零零一棵呢?还是森林中的一棵?
5】.这画上的天气如何?
6】.有风吗?如果有风,会从什么方向吹向什么方向?
7】.有太阳吗?如果太阳升起,会从哪儿升起?
8】.这棵树的树龄有多少?
9】.这是活树,还是枯树?(何时,如何变成枯树的?)
10】.是棵坚强挺拔的树?还是弱小的树?
11】.与什么性别相似?男?女?
12】.这棵树使你想起谁?
13】.这棵树使你感到象谁?
14】.这是你远处看到的树?近处的树?
15】.对这棵树来讲,什么最必要?
16】.这棵树比你大呢,比你小?
17】.(伤痕)这是什么?怎么会有的?
18】.(特殊的树)你怎么会想到这样的树并画成的?
19】.(难以理解的部分)这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画?
20】.还想添点什么?
21】.画得成功吗?什么部分难画?画得不好?
“P”关于人
1).这人大约几岁?
2).结婚了吗?家里有几个人?什么样的人?
3).这个人干什么的?
4).他正在干什么?
5).(他)她正在想什么?感到怎样?
6).身体是否健康?
7).朋友多吗?什么样的朋友?
8).素质如何?优点?缺点?
9).幸福还是不幸?
10).对他(她)来说,什么最重要(必要)?
11).你喜欢这个人吗?
12).你想成为这样的人?
13).你想跟这样的人一起生活?成为朋友吗?
14).在画时,你想画谁?
15).这人像你吗?
16).(特殊的人物时)你怎么会想到画这样的人的?
17).(难理解的部分)这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
18).还想添点什么?
19).画得成功吗?哪个部分难画?画不好?
6.在同样的条件下,进行房树人的集体测验也是有效的。整个操作过程如下:
首先,被测者的范围在30–50人,每人发一张测验纸,一支铅笔,一块橡皮,测验的指导语“请你们在A 的方框内画一座房屋,画完以后,在B的方框内画一棵树,在C的方框内画一个人,然后把房、树、人画在E的方框内,下面开始。” 集体测验大致在30分钟以内完成,然后对测验结果进行评定。
分析方法
(一)、总体印象:对被试的直感,表面观察测验态度。
要直率地、生动地描写被试者的表现,如惊喜忙乱、软弱无力、冷漠、幼稚、认真、一丝不苟、无精打采、懒洋洋、慢吞吞、粗枝大叶、不细致、生硬不合作、敷衍了事、有安定感、友好、不安、散漫等。
(二) 、形式分析:
1、测验时间:一般所需平均时间 房子(H)为11分钟,树(T)为9分钟,人(P)为11分钟
2、顺序:
正常为 H:屋顶—墙—门—窗。
T:树干—冠—根。
P:头—面部—躯体—手—脚。
顺序混乱往往说明被试者 1>精神发育迟滞;2>情绪障碍、兴奋、无计划;3>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精神分裂症;4>图形综合不能,脑器质性障碍;5>轻率任性;6>无决断力、不安,有关反复抹消的部分,提示多存在心理冲突问题。
3、远近感:
1>画面远近适当的存在:提示具有适切的调动感、现实感、冷静性、计划性。
2>画面过分远离:提示回避现实,或过度批判的,焦虑不安,自卑感。
3>画面无远近感:缺乏调整力,只看到问题表面,心理水平未成熟。
4、使用画面之大小:
1>、过大:画面>2/3纸——显示强调自我存在、活动过度、对环境感知无压力、但内心充满紧张、躁狂、妄想、攻击、好幻想、敌意。
2>、过小:画面<1/9纸——不适应环境、自我抑制、内向、自尊心弱、自我无力感、自卑、焦虑不安、害羞、活动少、精神动力不足、退行。
5、位置:失去比例,失去比重时有意义。(空白部分>2/3)
1>、中心画——成人提示内在的不安感,努力维持内心的平衡,控制自我,儿童具有自我中心,可塑性差,不能客观地认识环境。
2>、左侧画——感情世界,过去的生活,内在生活,自我意识,女性化。
3>、右侧画——理智世界,将来的生活,外在生活,客观意识,男性化。
4>、上 部——目标远大,努力追求,在空想中寻求满足,自我存在的不确定感,自我与他人保持距离,难以接近,乐观。
5>、下 部——感到自我现实的确定的目标,失败感,不安感,非协调感,抑郁,具体的事物存在于身边才能安定的想法。
6>、与画纸的一边相连接——对自己独立的行动感到不安,渴求得到依赖,支持的人。
7>、转换画纸的方向——对外界的反抗态度,攻击的倾向。
6、切断
下切:内心有强烈的冲动性,压抑冲动,努力维持价值的统一,表现在人际关系上,对自己的冲动、敌意加以抑压时的表达,或独立自主行动时,感到受外来压力的阻碍。
上切:多见于树,追求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满足,从而沉迷于空想。思考强于行动,求知欲强。
左切:对未来恐惧,或固着于过去,即想要直率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又要依赖别人,反复犹豫不决,具有强迫倾向。
右切:显示逃避过去,进入未来的欲求,能直率地表达自我情感,对过去某些经历的事感到恐怖,从而对自己的行为加以理智的控制。** △除树木外,切断的画指逃脱生活空间,不能良好适应社会。
7、笔划压力与线的浓淡:
笔划压力重:精神动力高,自我主张、过于自信、对行动积极。
过重笔迹:心理紧张,病态人格,急性精神障碍。
轮廓线特别浓,尤其内部线浅淡:提示明哲保身,努力统合自我人格,体验到自我内心的紧张,人物正面时:自我意识强,癔病,参加社交欲求;侧面时:内向,自恋。
笔压力轻:精神动力低,自卑、无助感,无自信,焦虑不安、抑郁,恐怖,心理缺陷。
8、线条:
长线条:自我控制性强,对行动控制得体。
短线条:易冲动、兴奋。
直线条:自我主张,攻击性,待人处事可塑性差。
不连贯线:敌意感。
园滑线:有关女性化,依赖性,不受束缚,健康,适应性比较好。
变向线:无自我见解,焦虑不安。
定向线:按既定目标奋斗,安定,有忍耐性。
不连接线:“—”自我崩溃,不安定,无忍耐性,失去与现实的接触,焦虑不安,无自信心。
9、影子与阴影:
影子:象征着意识水平中的不安,内在冲突。
阴影:人际交往中过敏倾向,不安、强迫,抑郁,退行,追求空想,对外界敌意与不安。
10、擦消:
反复擦消:缺乏决断力,自信不足,不安,要求过高,追求完美。
部分反复擦消:对这部分强烈冲突、潜意识中的不安。 越画越差——心理病态。
11、对称性:
不对称:人格统合障碍,失平衡,易行动化,冲动,过分活动。
过分对称:强迫观念,情感冷淡,与人保持距离,压抑,冲动,理智。
12、透明性:情绪障碍,脑器质性损害,不能正确认识自我与外界关系,心理混乱。
13、立体性:
自上往下观(鸟瞰图):积极参加的态度,优越感,无束缚,不适应。
自下往上观(仰视图):与环境难接近,被家庭排斥,自卑,内向,不好交际。
14、方向:
房子.树.人全正面:显示人格生硬,不妥协。
侧面人:逃避倾向,内倾,隐敝性地与外界接触,自我防卫,过度警惕。
背面人:对人和事的拒绝和否定,某些人表现为有特殊的关心。
正身侧面:不能良好地与社会接触,不正直,露出欲。
全侧人:单手单足,内向,少交际,自我隐敝,只按自我方式与外界接触。
15、详细性:
描绘详细:对日常生活中实际的、具体的意识、关心自我的处理能力。
过分详细:重点关注,对环境过度关心,强迫倾向,情绪紊乱,癔病,神经症,病态人格。
不详细:精神动力低下,内向,抑郁,智能缺陷,不适应。
16、省略:
省略部分有时具有特殊意义,有的则近似于不详细、忽略。
17、运动:
动作或运动的激烈性,自发性等,扩张性/收缩性,积极/被动。
18、地面线:
过浓线:对安全感的关注,焦虑不安。
下垂线:自我孤独,对母亲的依赖,露出倾向。
右垂线:对未来不确定感,危险感。
左垂右上线:对未来的努力意识。
19、其他:
1>、太阳:权威,
2>、气候/气象:对环境的感情。
(三)、内容分析
(1)图形位置
图画可做为环境的反射,如精神上受创儿童,因过度焦虑而无法自我控制的,将图面所表现的物体零乱的散落在整张纸上。这些精神上受创儿童,发展出强迫性的防御心态,他们无法节制内心的痛苦,和将所描绘的线条和物体精确的摆放在应有的位置上。
习惯将图像固定的画在图纸某一边:提示我们关于作画者个人的态度。
画在纸的右边者:暗示着理性,自我控制,和以环境为导向的行为及受事实原理强烈地规范者。他们将思考专注于未来,而非当前。
物体画在左边者,可能暗示着:冲动的个性,自我迷恋、思考专注于过去。
画在中央:正常、安全感的,作画个体为「自我管理」和「自我为中心」的人。
画在上方:缺乏洞察力、自我期许较高、有较高的欲望。
画在下方:没安全感、不能适应、抑郁沮丧。
画在边边:不够安全和自信、依赖性、害怕独立
(2)图形大小
画的很大,可能蕴含着幼稚、夸张及补偿性防御和一种觉得无力和无效的情感伪装,这方面行为的人,可能较具侵略性和恐吓性、攻击性、好动、情绪化、率直。
图像画很小,作画者可能有强烈的不适当、低自尊、没有自我感和安全感、退缩依赖、自我概念较弱、退化。一旦他们的自我意识被打破、进入时,则显得焦虑和沮丧。
(3)线条
水平移动的强调暗示着虚弱、恐惧、自我保护或女性化特征。
垂直移动的强调暗示男性的自信、决心和过动的可能。
曲线的强调,暗示着健康的个性,可能暗示着对传统的厌恶。
刚硬直线的强调,暗示着僵硬或攻击的倾向。
不断的改变线条方向,暗示着没有安全感。焦虑、不确定、压抑和胆小。
(3)笔触特色
1.固定、果决的特性暗示着安全、坚定、野心的个体。
2.犹疑不决的方向、模糊线条、中断的笔触暗示着不安全、犹疑不决的倾向。
3.连续的直线笔触,和果决肯定的人有关。
4.连续的曲线笔触:
a、迟顿、犹疑不决的人。
b、依赖性、情绪性倾向。
c、女性和顺从。
5.断续、弯曲线:慢吞吞、依赖性重。
6.锯齿状线条:暴戾、情绪化、适应困扰 。
7.长的线条,表示着控制的行为,有时是压抑的现象。
8.短、不连续的笔触暗示着冲动、兴奋的倾向。
9.非常短的曲线、速写笔触暗示着焦虑、不确定、压抑和胆小。
(4)房子
房子表示个体出生、成长的家庭、环境,也是指个体对一般家庭、家族关系的想法、感情、态度。通过对屋顶、窗户、门和地面线等构成部分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个体在家庭中的自我形象,空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家庭亲子关系,安全感,家庭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
房子偏向纸的一边:偏向纸边,则可能是一种没有安全感的概念。
矮木和花:可能暗示着某些人。
房顶:显示一种幻想空间,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明显地交错画,可能暗示强烈的是非道德心和跟随着罪恶感。
墙壁:表示一种自我的坚强性,抵抗和防御外界攻击的能力,保护自我的能力。(铜墙铁壁)
1.强的墙壁暗示着强健的自我。
2.细墙暗示着:
a、虚弱的自我。
b、易受伤害的自我。
3.过度强调水平空间,暗示着需要稳定。
4.过度强调垂直空间,过度的幻想化生活。
5.岩块剥落的墙,暗示不完整的个体特性。
门:显示家庭与环境直接的积极的通道,反映出潜意识中的人际交往关系。
1.缺少门:冷淡、退缩、被隔离感。
2.很大的门:害羞、人际关系较差。
3.非常大的门:过度依赖别人、社交上需要他人留下深刻印象。
4.画出旁门:逃避心态。
窗:这象征人的眼睛,象征着美和与人被动接触的方式,内在的防御状态。
1.没有窗户暗示退却和有偏执倾向的可能。
2.很多窗户暗示开放和渴望和外面环境接触。
3.有窗帘的窗子暗示着:
a、注重家庭的美丽。
b、保留他人的进入。
4.非常小的窗子
a、心理上难于接近。
b、害羞。
烟囱:性的适应问题,阉割焦虑,同一性。如果出现,可能暗示过分关心家里给予心理上温馨的需求、关心权力。如果省略,可能暗示被动、缺乏在家中心理上温暖的需求。(但因文化差异,有些建筑无烟囱,是正常现象)
烟的方向:
1.由左至右:比较保守 。
2.由右至左:较悲观、消沉、有压力。
3.单一线条:缺乏家庭温馨的关怀。
4.大量过多的烟:在家里时,内心很紧张焦虑。
阶梯及走道:
1.阶梯或走道可能暗示着喜欢社会性的交往。欢迎别人的道访。
2.踏板或朝向空白的墙壁,暗示着进入的矛盾。
3.比率正确及容易画的步道,暗示者熟练及操弄于社会性。
4.长的步道或阶梯朝向房子,暗示防卫性的进入。
各种附加物:与环境关系和象征化意义。
(4)树
树表现的是个体自己几乎无意识感到的自我形象、姿态,表示其内心的平衡状态,由此可显示出个体的精神及性的成熟性;当然树还具有的直接含义是个体与环境的关系,具有生命意义的象征,所以可称为生命树,表现出个体生命成长的历程,过去个体所受的创伤或十分难过的事都会显现在树干上。
树的类型:象征生活态度,人格倾向。
树干:生命的活力,有关冲动的表达,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协调性,人格的完整性。
1、树干只用两条线描绘,树冠只用一条线描绘,代表冲动或善变
2、过度强调树冠:压抑情绪,偏于知性分析
3、过度强调树干:情绪尚未成熟
4、强调涂鸦线条:焦虑。
5、 模糊:胆怯,消极。
6、漩涡似图案的或疤:曾经有非常难过的事件或创伤经验。
7、瘦长的树干:适应能力较差、生活较不稳定。
8、风吹倒似的树干:承受生活压力和紧张。
树皮:这意味着个体与外界或他人接触的部分。
树干的伤痕:提示心理创伤的体验和不安。
树枝:表示追求环境的满足,与他人的交际,象征着实现目标的力量、能力,适应性。
树冠:象征个体性格方面的内容,也说明一个人是否怀旧。
根:表示个体与现实关系,对自己支配现实能力的一种认识。
树根的特征:
1.似鹰爪:想掌握人或地方。
2.画在纸边:没安全感、需要稳定的生活环境。
苹果树:依赖感的需求、依赖他人关爱和肯定。
很大的树:不服从和对权威的违抗
地面线:与安全、现实相关的内容。
果实:反映个人内心体验,是感觉有所成就还是别的怎样。
树叶:茂密与否也说明他当前的状况,事业,学业和身体各方方面的情况。
疤痕:代表着个人幼年时期受过的创伤。
其他附加物:从各种象征化的意义上去理解。
(5)人
人反映的是自我现实像,所以画人时,会自发动用心理防御机制。一般反应时心理上的和躯体上的自我,当然还表现着个体的理想像,印证着自我的人格内容。
人物性别:提示着性取向的问题。
头部:智力之源泉,自我存在的关键器官,是幻想和对人关系的象征。
头很大:攻击性、自大自负、充满幻想。
很小的头和很短的手臂:生活适应困难。
面部:表示对外界现实世界的接触、交往。脸部特征省略,暗示很差的适应能力。强调嘴,则暗示较为依赖 和不成熟。
上肢:个体自我与环境、事物的关系,控制的还是被动的,力量的表达。
躯干:身体自我形象的表达,原始和成熟心理的区别。
下肢:与人格的安定性和性的态度有关。
躯体是否协调,各个部分是否齐全,都是有含义的。
(1)不对称的身体:脑部受伤或攻击性的。
(2)省略脖子:适应能力较差。
(3)省略身体:学业成就低落、适应能力差、严重的心理困扰。
(4)倾斜:攻击性、激动的、较差的成就。
(5)双腿并拢:情绪上的困扰。
附加物品:从象征化的意义上去分析、理解。
口袋:显示未成熟,依赖性,感到物质上的不满,或爱情不满。
领带:男性性征的象征
帽子:内向,封闭。
(6)质的分析
一、有关部分方面的分析和解释
显示个体对日常生活的关心和认识,对现实生活事件的关注和相互影响。
1。从图画质的方面看,缺少本质部分与智力有关;强调某个部分与人格有关。
2。在描绘中添加与主题无关的事物,提示内在的欲求和人格的复杂性。
3。对绘画部分的强调,积极的强调和消极的强调。
4。描绘部分的顺序和规律不同与心理异常有关。
5。部分描绘显示性象征。
二、有关比例方面的分析和解释
比例方面的失调,显示个体对客观事物观察问题,智力和人格方面的问题
1。有关空间的运用。
2。部分比例的失调。
3。部分与部分之间的比例失调。 例如树冠左右比例,树干和树冠的比例等。
三、透视方面的分析和解释
主要显示个体与环境组织的关系,理解力、情感和生活态度及质量。
1。绘画在空间的位置和关系。
2。绘画的画面与分析师之间的关系。
四、时间方面的分析和解释
1。某个画面描绘所需要的时间过长。
2。描绘时间延迟提示智力或人格方面问题。
3。描绘过程中停顿、中断,情绪问题,阻抗。
4。在描绘后问题回答中突然停止,延长回答时间,提示特异性人格。
5。描绘过程的连贯性问题。
五、描绘线条质量方面的分析
1。有关描绘运动的控制。
2。用笔的力量,紧张,潜意识的象征化。
3。描绘画面的风格。
4。描绘的连贯性。
六、判断性方面的分析
1。依据言语来进行判断。
2。积极地进行描绘。
3。过分追求画面的统一性。
七、对描绘态度的分析
1。对描绘热心、不关心、拒绝等。
2。对部分画表现愉快或拒绝,内心矛盾、冲突。
八、冲动方面的分析
1。量的方面:画面大,数量多。
2。描绘活动中间的控制和释放。